2005年4月27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别对学生名片施官本位老拳
周士君

  中小学生印名片,以张扬自己在班里的“官位”;还有一些把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和荣誉都印在名片上炫耀;更有一些干部子女或家庭条件较好的中小学生把其长辈的职务、家庭收入印上名片,以赢得他人的艳羡或尊重(4月24日《珠江晚报》)。面对此种另类的学生名片热,随即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之施以“官本位”的老拳,甚至上升到了人生观、世界观的高度,所有这些对学生名片的过激反映,恐怕对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不公平的。
  的确,作为中小学生,印制名片,散发名片,与其年龄和身份都不相符,甚至会影响到其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金钱观的形成,直至影响到其健康成长。但是,中小学生印制名片的行为,恐怕也绝对严重不到“官本位”发作的程度,因为其中即便有“官本位”的迹象或因子的成分,也只是某种社会现象的间接投射罢了,是一种幼稚而简单的模仿行为而已。故而对待孩子印发名片之类的怪诞行为,教师和家长除了在自己身上找源头,还应耐心地予以正确引导,而非上来就无限“上纲上线”,甚至草率为其“定性”,横加指责。要知道,在合格的老师和家长眼中,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都属“可修复品”,而不断地犯错误,又不断改正错误,是每一个孩子都固有的“特权”。
  如今的现实生活中,的确仍有一股股“官本位”的暗流在四处涌动。比如那些只知道削尖脑袋谋官、假造政绩骗官等官场之怪现状,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待遇或福利,悉数按官职大小来分配,人们对凡此种种的社会现实,都能够一忍再忍,却为何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虚拟的“官本位”行为大惊小怪?如此大人犯病却令孩子吃药的治理思路,难道能称之为健康和正常吗?
  再者,学生从小就对班长等职位充满向往,甚至殚精竭虑向自己心目中的“官位”靠近,难道形成这种不良现象的责任都应该由孩子来承担吗?假若我们认可社会上的“官本位”是合理的,但却惟独对孩子身上的“官本位”苗头大加打伐,即便这样的教育能够培养出通体透亮的无暇个体,这样的个体将来又如何能跟现实社会“融合”呢?因而对待孩子身上这种懵懵懂懂的“官本位”意识,我们除了给予合理的引导外,关键还得注重“向内挖潜”,使严重的社会官僚腐败失去其孳生蔓延的沃土,让我们置身的社会无论是物质文明,还是精神文明,抑或是政治文明,都达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和境界,到那时,即便是我们的后代身上残存一些“官本位”的意识,他们又到哪里去寄存并派上用场呢?